新一代植物志起点《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入库可期
入库可期:新一代植物志起点《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
5月上新——
《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全三册)
主编 李德铢
副主编 陈之端 王 红 路安民 骆 洋 郁文彬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三大看点
首次构建分子研究新时代下的中国维管植物科属新框架。
全面反映分子系统学和分子地理学研究进展。
记录中国维管植物314 科3246属(APG系统和PPG系统)。
“该书的出版,是在《中国植物志》及其英文修订版的基础上,朝着新一代植物志迈出的重要一步。”——陈宜瑜(中国科学院院士)
内容介绍
①上卷:石松类、蕨类、裸子植物、基部被子植物、木兰类、金粟兰目和单子叶植物(石松科-禾本科);
②中卷:金鱼藻目、基部真双子叶、五桠果目、虎耳草目、蔷薇类、檀香目和石竹目(金鱼藻科-仙人掌科);
③下卷:菊类(绣球花科-伞形科)。
书后附有:维管植物目级系统发育框架图、维管植物科级系统发育框架图。
内容涵盖:科属特征描述、分布概况、科的分子系统框架图、科下的分属检索表、系统学评述、DNA 条形码研究概述、代表种及其用途,以及传统分类系统和基于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的新系统下的各科属概况和变动。
编研背景
植物志是记载已知植物种类的分类学专著,是植物学研究的基础性典籍。2004年,我国三代植物学家历时45年完成了《中国植物志》这一划时代的巨著。九年后,Flora of China 全部出齐,这是我国植物学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
20世纪90年代,分子系统学和分子地理学悄然兴起。对于一些形态性状多变,演化历史复杂的植物类群,大量DNA分子数据与形态学数据的结合,使人们加深了对这些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的理解。
被子植物的APG系统和石松类与蕨类植物的PPG系统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这些系统在国际学术研究和交流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目、科概念和划分方面,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系统相比有很大变化。
《中国维管植物科属词典》 (李德铢 主编,2018年1月出版)
《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的姐妹篇
虽然Flora of China 后期出版的科属范畴参考了分子系统学的部分研究结果,但总体而言,20 余年来,分子系统学、分子地理学和DNA 条形码的研究成果并未全面应用到中国维管植物的分类系统中。《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及其姐妹篇《中国维管植物科属词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了编研工作,两部著作均集成了传统形态学、地理学和现代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成果。
主编简介
李德铢 1963年生,理学博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iBOL)科学指导委员会植物工作组共同主席,国际植物命名总委员会委员。1987-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吴征镒教授和路安民教授。1993-1996年赴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和剑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在国内率先组建了分子植物地理学研究团队,较为系统地开展了洲际间断分布若干重要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先后主持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
购书请扫码
《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
预售5月25日发货 969.00元
购书请扫码
《中国维管植物科属词典》
现货 223.50元
本文依据《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部分内容撰写而成,如有问题请联系本书责编:
王海光
010-64000637
wanghaiguang@mail.sciencep.com
中国生物志库·植物汇集了《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 的全部内容,并依据最新出版物持续更新,目前已涵盖《中国维管植物科属词典》的全部词条,《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也即将入库,敬请期待。
微信号: 赛拉艾芙
本文如有问题,请联系:
yuemanyu@mail.sciencep.com;
010-64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