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中国生物志库  > 资讯

中国维管植物生命之树 正式上线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3日17:13
作者:王海光
来源:中国生物志库

6月上新——

《中国维管植物生命之树》

陈之端  路安民  刘 冰  叶建飞  等 著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购书请扫码

预售6月24日发货  

原价980.00元

现优惠购书 769.00元



四大看点


1

将跨越4亿年的维管植物演化历史浓缩成一棵生命之树。


2

全面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维管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进展。


3

结合树图展示中国维管植物的亲缘关系,详细比较分子系统和形态系统。


4

附有3400余张精美植物彩色照片。



01

内容特色



①总论:概述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维管植物目、科在过去的30年产生的变化。

②各论:收录中国维管植物327科3087属。展示了科间、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科属的形态特征、属种数统计、国内外分布,以及在分子系统发育框架下的科属范畴、系统位置和鉴别特征。

书中附有:①每个目(或大类)与当前世界上其他主流系统发育关系的对比图;②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图;③每个属代表种的彩色照片。



02

学术价值



中国维管植物生命之树重建的取样策略定位于属级水平,目标是涵盖中国维管植物3328属;大属(大于30个国产物种)取样达到其种数的10%,并尽可能地包括属下等级(如亚属或组)的代表;利用4个叶绿体基因(rbcLmatKatpBndhF)和一个线粒体基因(matR)的序列重建中国维管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中国维管植物生命之树

李爱莉 绘


书中展示了世界所有科和中国分布科的目的系统关系框架图,能更好地显示中国分布科在全球生命之树上所处位置和所占比重。

对根据形态数据和分子数据得到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详细比较。在属间关系方面,对根据形态分类得到的亚科、族或者亚族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在分子系统树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根据形态学证据提出的科内分类群是否为单系,也有助于理解科下分类群的共近裔特征(共衍征),同时指出哪些类群需要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03

目录





04

样章



向上滑动阅览


作者简介



陈之端 

1964年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主编。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等。利用多学科证据在较高分类阶元上开展植物系统发育重建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是国内较早开展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PNAS上,在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路安民 

1939年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分类区系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植物分类学报》副主编等。长期以来从事植物分类学、被子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编著《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各三卷册。曾组织和参加了四次大型植物考察,为中国植物资源的调查做出了突出贡献。“七五”以来,主持了多项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培养博士16位,其中9位已晋升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科学家荣誉证书。发表文章120余篇,出版专著近20余部。

本书试图利用分子数据获得中国维管植物属起源、分化的次序和系统发育关系,通过与根据形态学证据得到的系统关系的比较,进一步理解各个类群或门类的检索特征和关键创新

如果本书能为国内同行研究中国维管植物起源、分类和系统关系提供一些线索和帮助,那么我们将感到满足和欣慰。

——路安民 陈之端


本文依据《中国维管植物生命之树》部分内容撰写而成,如有问题请联系本书责编:

     王海光

     010-64000637

    wanghaiguang@mail.sciencep.com